有没有<<跨过那座山>>的范文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4 12:19:59
快点!!我在线上等.............谢谢!!

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

  梧桐山,被誉为深圳的第一高山,吸引着无数的鹏城人前去一观其景。驻足山脚,仰望山顶,但见山峦蜿蜒起伏,人头攒动,绵延不绝。见此盛景,心中亦热血沸腾,直欲立插双翅,飞到山顶,一览梧桐山之美景。只是可惜我们没有猴王那奇幻卓绝的七十二般变化,只能脚踏实地的登岩而上。

  初上梧桐山,豪情万丈,似乎天下雄山都不在眼中,一路鼓噪而动,未到山半腰,已然体力不济,气喘吁吁,再看梧桐山峰,虽然依旧绝色可人,无奈此时心中已生怯弱之气,再看众人,亦有未至山顶而半途折返之人,数目亦多,心遂欲由此而返。真如古人在《战国策》所说的,行百里者半九十。意寓行走百里路,走了九十里,也只能算是完成一半。登山愈接近山顶,也愈困难,如要完成最后百分之十的工程,却要花费百分之五十的工作量。

  心中踌躇之际,忽见孩童欢跳而上,心中灿烂快乐之情,溢于言表。孩童尚不畏险阻,迎难而上,吾辈岂可就此而止?为山九仞,怎能功亏一篑!吾心顿坚,励志登顶。

  一路而山,心中不禁疑丛陡生。孩童不过八九岁之光景,吾正在二十五青壮之时,乃人生最朝气蓬勃,锐气勃发之际?奈何不如一儿童?再看孩童纯真无邪之笑容。吾心中明了。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。壁立千仞,无欲则刚。孩童此时,但看山为山,看水为水,未有任何争名夺利之心,只是简单的享受登山的乐趣。而吾却功利之心太盛,暴戾之气日增,故而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。因为此刻明为登山,无形之中已将莅临山顶,到达顶峰作为目标,游山玩水多了一份功利,少了一份淡泊,不是纵情于山水之间的乐趣,享受在梧桐山中宁谧的和谐环境,享受这大自然神秘的造化。心中有所欲,则心神累,一旦受阻,则精气坠,故而不若孩童之强健。《三国演义》的开篇,有这么一首词:“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是非成败转头空,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白发渔樵江渚上,惯看秋月春风。一壶浊酒喜相逢,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”至此,方知其深意。

  心思至此,已然加快脚步,不觉之间,已然到达好汉坡。毛泽东在《清平乐·六盘山》中赞道,天高云淡,望断南飞雁,不到长城非好汉,屈指行程二万!故而“好汉”一词,名扬海内。

  站在好汉坡,仰望梧桐山顶,心中亦再有微怯。眼看距离目标